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21-05-31
導 讀
在40多家提名機構、100余位提名專家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36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12項、發明專利646項、實用新型專利864項;2017-2019年,相關產值高達935億元,實現利潤121億元,出口創匯10.8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研發實力和技術轉化所產生的巨大綜合效益。我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名稱:具有污泥源減量特性的硫協同復合脫氮-MOSA污水處理新技術
項目編號:HJJS-2020-2-03
獲獎等級:二等獎
完成單位:中山大學、佛山市水業集團有限公司
完成人:呂慧、孫連鵬、羅旺興、鄧歡忠、彭立宇、林梅山、郭五珍
項目團隊
項目簡介: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廢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直接導致了污泥產量的增長,剩余污泥的處理處置已經成為影響污水處理行業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問題。從污泥產生的源頭及微生物代謝機制上進行調控,減少剩余污泥量的產生,是從根本上解決污泥處置問題的有效途徑。本項目通過建立具有污泥源頭減量特性的硫協同復合脫氮-MOSA污水處理新技術,提出了改良-好氧-沉淀-厭氧工藝(MOSA),并開發了專用厭氧反應器,;通過控制污泥回流比(IR)、污泥交換頻率(IT)及厭氧停留時間,穩定實現剩余污泥源減量27.8%以上,并研究了基于慢速增長微生物理論的MOSA減量化機理;陔娮蛹霸刭|量平衡、碳酸鹽堿度及硫化物弱酸堿平衡等,構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硫協同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建立了系統穩態模型和硫酸鹽還原菌厭氧水解動力學模型,并基于數學模型優化了工藝設計和調控機制。本項目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項。2017~2019年共實現銷售收入2561.64萬元,利潤260.02萬元,效益顯著。技術已在鎮安污水處理廠、大瀝污水處理廠、南莊污水處理廠、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廣州粵康環?萍加邢薰、廣東省廣業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深圳下坪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廠等地應用推廣。技術的應用降低了污泥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城市污泥的大量源頭削減。
技術原理及工藝流程
鎮安污水廠10萬m3/d A/O-MOSA工藝示范工程
結 語
為鼓勵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環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備案(社會科技獎勵編號0299號),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于2018年設立了面向全國、面向產業的“環境技術進步獎”。該獎項聚焦環境應用技術成果,不授予環境學科基礎研究、環境管理研究等軟科學成果。歡迎各界環保人士,積極參與2021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相關工作。相關要求詳見:《關于2021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提名工作的通知》(點擊查看)
...
...
...